首页

反腐倡廉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反腐倡廉聚焦 > 正文
廉政光靠监督是不够的
发布时间 : 2005-10-09 点击量:

www.XINHUANET.com  2005年10月08日 14:19:22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文 / 林 蔚

几天前,交通部长张春贤通过媒体向“社会各界”捎话:“欢迎大家对我进行廉政监督”。应该承认,这无论如何都是一番令人感动的表白——毕竟在中国省部级以上高官中,能向公众发出如此邀请的,纵不是孤例,至少也是不多见的。

但是,感动的同时也有一些疑惑,“大家”怎么监督?又监督些什么呢?而腐败案频发的主要问题果真是监督缺失吗?

显然,一直以来,尽管很多时候不大受被监督者欢迎,“大家”却都是不乏监督热情的,只是“大家”实在是监督不着。

这一点,其实“大家”都明白。政务公开度不高,人们无从监督,早就人所共知。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在这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制定规划、出台政策等这类“宏观”的政务已经日益透明,但那么多倒下的交通厅、局长,哪个是在制定交通规划、政策这样的环节上堕落的呢?而“微观”的一个一个项目、一件一件事情,本是监督最该聚焦的地方,可官员们干了什么,怎么干的,“大家”却常常看不清,最多也只看到所谓“正常程序”。对于此类“正常程序”,“大家”就是天天睁大了眼睛也往往监督不出什么异常情况来。

比如,修高速公路要招投标,你可以看到最后招投标的程序都是公开的、规范的,背后权、利的交易过程你却永远看不到;花钱买官的干部被提拔时,所有的程序也是要走的,可能还走得一本正经,像模像样,可“办事”付钱的过程,如不东窗事发,那也始终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以建筑行业招投标为例,仅仅为了“入围”参加投标,企业就要做大量的“工作”,为了最终能中标,需要不择手段地做的“工作”就更多。人们可以监督最后的现场投标,可监督得了那支圈定入围者的笔吗?监督得到那一环套一环的“工作”细节吗?

因此,对于廉政建设来说,监督永远是颗太阳,没有太阳,权力视频聊天必然发霉变质;但仅仅有监督是不够的,还应该研究、开发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技术,比如杜绝圈定入围企业名单可能发生腐败的技术等,使合法程序背后的操作环节少一些“腐败”可钻的空子。这恐怕比泛泛地邀请监督来得更实在一些。

原作者:思源廉政网
来 源:思源廉政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