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反腐倡廉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反腐倡廉聚焦 > 正文
能上能下,怎能只对新干部适用
发布时间 : 2007-04-05 点击量: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制定了《新提拔任用领导干部考核暂行办法》,其核心内容是对任职满1年的新提拔干部进行考核,不称职者立即免职。(3月31日《中国青年报》)

打破情面撤换不称职干部,果断把好干部进口关,这是个好办法。干部“能上不能下”是我国官场的一个顽疾。有进有出,能上能下,本应是自然之理。我们改革干部制度,首要就是要把能上不能下,当了官就意味着端上了金饭碗的情况改变过来。

但是,干部队伍的情况异常复杂,干部管理的内容也异常丰富。今天合格的干部明天未必还合格,在这个岗位上不胜任的干部也不一定在任何岗位上不胜任。干部是否合格,不仅仅是工作能力问题,更有思想意识、工作作风、道德修养和负责精神等等问题,而且,所有这些都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我们说“权力是一柄双刃剑”,就意味着权力可以改变人:能够把素质低的逐渐磨砺成素质高的,也常常可以使本来还不错的同志变得趾高气扬、得过且过、养尊处优、鱼目混珠……不是吗?反腐倡廉中的很多例子都可以是证明。

对干部的考核和鉴定,是一项复杂的动态性工作,绝不可指望“毕其功于一役”,特别不能“虎头蛇尾”,只监督和考核新干部,而放松了对已经提拔任用干部的监督考核。干部称职不称职,不只表现在新干部那里。那些位高权重、资格老、业绩丰的干部,不等于就有可以不接受组织监督的特权。因此,笔者认为“能上能下”不应只对新提拔干部有效,而应是对任何一个年龄、级别和岗位的干部都适用。这里面最关键的是要形成制度,使对所有干部的考核和监督成为常态,不管是新的还是旧的、是老的还是小的、是过去有成绩的还是寸功未建、初出茅庐的,都一视同仁,用一把尺子量人,然后,由群众评定,在实践中筛选,对不称职的所有人员一律及时进行调整,真正实现考核面前一律平等。

当然,涉及干部的安排和处理,一定要采取慎重的态度,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深入细致,这也是我党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只要措施得当,坚持公开、公正、民主的方式方法,干部能上能下的难题就能得到破解,干部队伍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执政能力,使干部队伍不断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原作者:李月明
来 源:新华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