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兆呈
财政部门就是财神爷。每年到编制各部门财政预算时,就会出现利益之争,反正是公家的钱,谁不想多争取呢?不少部门巧立名目,钱拿到手了,小金库填得满满的,专项资金挪用挤占,新建楼堂宾馆说是内部的培训中心,竞相以“集体的名义”胡作非为却不受惩罚。这在中国官场,多年来几乎是从中央到地方公开的秘密。
因为没有制度建设的支撑,没有尚方宝剑的护驾,审计过去没什么“生意”,很多时候只是一道陪衬的风景。
中国国家审计总署四年前曾一鸣惊人,在朱镕基的指示下查水利部的账,发现该部挪用水利资金30亿元人民币炒股,并查出水利部私设小金库以及大量挤占挪用视频聊天专项资金等严重违规违纪问题,涉及金额高达4亿余元,原任水利部长钮茂生遭受行政记大过处分。
那次虽然是奉命而行,但由此到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去年措辞严厉地揭露问题,掀起“审计风暴”,到今年要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都列为审计对象,这其中的进步和变化显而易见,不变的却是暴露出的问题仍令人触目惊心。
李金华曾评价自己说“我的心比较‘狠’,手段比较‘铁’”。据说他的母校中央财经大学请他去讲课,但因为讲课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他立即组织人马审计母校。
审计部门让很多人感到头疼,就在于当他们认真起来时,就戳到了大家的痛脚。中国很多事情,虽条规林立却少有认真执行,虽三令五申却不得其效,“怕就怕认真二字”,以后会不会变成“怕就怕审计二字”?
审计是个“侦察兵”,他们认真地刺破弄虚作假的气球后,绝不应只是让人听到振聋发聩的巨响,而应激起人事、司法、检察的连动,在官员任用上促进问责制的建立,不能让他们假借“集体的名义”恣意妄为。
原作者:联合早报网
来 源:思源廉政网